作者:人文學院
日期:2017-10-27
來源:人文學院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有理想、有追求、有作為、有修養的“四有”大學生,不斷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我,提升學生奉獻社會的精神和服務大眾的意識,人文學院志愿者協會積極響應志愿者“服務大眾”的號召,于10月25日組織志愿者赴煙臺市博物館開展志愿活動,服務廣大市民。
無聲勝有聲,以基礎服務彰顯人文情懷。“您好,請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證件。”“您好,請把您的打火機放進這個盒子里,謝謝配合。”本著“微笑是對別人的尊重,禮貌是自己的素養體現”的理念,志愿者們以笑臉迎接每一位入館的參觀者,用真誠和熱情歡迎其來訪。從核驗票證到為參觀者引路和簡單急救,有條不紊,各司其職。負責存包處的志愿者王鑫說道:“這次活動我們真正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博物館里,我們是游客包裹的管家,認真看護每一個包裹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志愿精神所在。”
妙語頌中華,以志愿講解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博物館講解員汪雪瑩帶領志愿者進行歷史陳列館的講解工作并分享了自己的講解經驗,她說:作為歷史陳列館的講解員,首先要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講解任務;其次要有大量的相關知識作為支撐,更重要的就是要對這些歷史熟記于心;最后在講解時,要與觀眾有互動,調動觀眾積極性,讓觀眾沉入講解之中。志愿者心領神會,以專業素養與參觀者進行了一場知識與文化的交流,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志愿者的服務表示高度贊揚,并鼓勵其開展此類志愿活動。
習總書記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人文學院志愿者們通過志愿服務工作,在了解祖國傳統文化同時積極為社會作出貢獻,不斷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傳遞愛心、播種文明。在建立和諧社會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層面具有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