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近日,第十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完成終審,煙臺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由王美日老師、李婧老師指導,辛莎莎、徐周、劉桃、王哲、張懷月、宋以俊等同學參與的《鵬程萬‘鋰’---高比能鋰硫電池的研發》項目斬獲二等獎,實現了化學化工學院該項賽事的歷史性突破。
該學生團隊從協同調控正極材料的導電性、錨定作用及催化活性的角度進行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開發了一類具有高比容、高比功率及高循環穩定性的鋰硫電池正極材料。該電池的容量是商業化鋰電池的10倍,同體積的能量密度為鋰電池的2至3倍,性能處于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研發過程中,團隊共申請專利23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SCI論文19篇,其中一區論文11篇,高被引論文1篇,IF>10的論文6篇;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5項;煙臺市科技發展計劃1項;煙臺大學創新基金3項。
由段寶榮老師、翁永根老師和張婷老師指導,張田田、王琦研、于涵、楊雨晴、焦夢薇、張凡慶、孫旭偉、徐富江等同學研究的《奮‘發’‘涂’強---低TOC耐黃變水性PU涂料的研制》項目,榮獲挑戰杯省級賽事二等獎。在“挑戰杯”紅色專項賽中,化院還獲省級二等獎1項;黑科技專項賽中,獲國家級恒星獎1項、省級獎5項,實現了好成績和獲獎數量的“雙突破”。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校、學院長期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高度重視。近幾年,化院持續加強學生科創工作,正在構建“以師生黨員為引領,以各教師科研團隊為龍頭,以各專業和教研室為依托,以教育學生愛專業、愛科研為目標,以沖擊學生科創國獎為激勵,以師生科研全面融合為落腳點”的科研育人體系。學院下發的《煙臺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打通實踐教學各環節,構建科研學術育人體系”方案(試行)》文件,將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課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貫穿、融合在一起,在學院“師生全面融合”的育人理念指導下,逐步營造“科研育人”的濃厚氛圍。
受疫情影響,雖然備賽工作面臨種種困難,但是學校團委精心組織、全力保障,學院領導高度重視。院黨委書記段志國親自調度賽事進程,學院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高度保障,多次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會審指導;黨委副書記胡大鵬到現場指導,鼓舞團隊士氣。王美日、李婧老師指導具體事宜,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刻苦鉆研;輔導員老師日夜陪伴、事無巨細。備賽期間,學院還安排低年級學生到現場觀摩學習,為后續競賽儲備力量。
未來,化學化工學院將繼續努力構建“科研育人”體系,用科研引領教學,不斷激勵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的積極性,著力提升項目質量,營造科創氛圍,爭取在未來的學科競賽中取得更好成績!
來稿時間:3月30日 審核:胡大鵬 責任編輯:孔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