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1月18日,煙臺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聯合新疆葉城縣團委開啟2022年“傳學小飛鴿”線上國學課堂,學院11名師生志愿者為當地20名小學生線上“傳學”。葉城縣團委干部姑扎麗努爾、葉城縣中城區團委書記徐云及區團委負責人王強斌出席本次活動。
據悉,學院為響應國家借助中華文化涵養滋潤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的精神世界的“文化潤疆”工程的號召,于2020年開始打造“傳學小飛鴿”志愿服務項目,由學院師生結合專業特長通過線上平臺向新疆地區的孩子傳播國學文化,為建設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煙大力量。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志愿者協會負責教師詳細介紹了學院歷史發展脈絡、學科專業設置、志愿服務體系等情況,闡明了“傳學小飛鴿”線上國學課堂用傳統文化浸潤當地中小學學生心靈成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姑扎麗努爾介紹道,當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練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也能夠在寫作中借助文學常識引經據典,展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隨后,志愿者通過PPT的形式為當地孩子講授了《三字經》和《弟子規》中的部分知識,并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規范中。當講到《弟子規》中的“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時,志愿者結合學生寒假安全教育,引導孩子們要注意個人衛生,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并且要力所能及地幫助有困難的人,爭做讓父母自豪的好孩子。互動環節中,志愿者播放了相關教學影像資料,孩子們紛紛舉手上臺跟隨大屏幕朗讀《弟子規》中的經典名句,并自信地說出對這些名句的理解。線上課堂氣氛活躍,不時傳出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最后,葉城縣團委干部向志愿者們表達了謝意,充分肯定了“傳學小飛鴿”志愿服務項目在“文化潤疆”工程中的實際價值,希望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能引入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
為迎接2022年新春佳節的到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月28日,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聯合新疆葉城縣團委開展了“知年俗、懂禮節”線上傳統文化宣講活動。學院師生志愿者依托“傳學小飛鴿”線上國學課堂,圍繞春節傳統文化習俗,帶領新疆葉城的孩子們通過講年俗、寫春聯等活動,共同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志愿者以古老的文化故事和經典的新春詩歌為切入點,生動地講述了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年獸”的寓意和宋代王安石先生的古詩《元日》的內涵,指出春節作為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價值,引發當地孩子對于傳統節日的深入思考和民族認同。隨后,志愿者認真向孩子們講授毛筆字的基本寫法,一起書寫對聯“春風又自天山越,虎步正從絲路開”,并耐心指導孩子們學習“虎年春節”和“西域駱駝”形象的繪畫,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展示各自的繪畫作品。孩子們紛紛表示,參加傳統文化活動收獲頗豐,活動后要把書法和繪畫作品帶到家中張貼,也會把關于春節傳統習俗的學習成果主動分享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下一步,學院將重點圍繞國學課程建設,不斷打磨線上精品課程,制定體系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鼓勵專業教師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切入點,主動融入志愿服務體系中,切實提高學院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來稿時間:1月28日 審核:楊濱 責任編輯:陳靜